史小静
限行、限购、征收排污费,在全国各地正在为抗击大气污染而针对机动车进行一系列“挤压”的当口,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等研究机构一项关于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来源的研究打破了这种专注。
此项研究显示,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贡献率分别为15%、18%、12%、4%、25%和26%。
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对大气污染贡献只占4%?公众在惊讶于这一研究数据与此前“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约占PM2.5来源的22.2%”说法相差甚远的同时,也在质疑长时间以来花在机动车上的一系列治霾措施是否必要。
尾气污染比例观点不一
污染物来源解析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对于机动车尾气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到底有多少?我国已先后有25个城市做过不同程度的污染源解析工作。
最为公众所熟知的数据是北京市环保局宣教处在2013年6月提及的“机动车排放产生的PM2.5约占PM2.5来源的22.2%”。 此外还包括北大课题组胡敏教授早前给出过汽车尾气占PM2.5来源至少1/6比例的说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研究者在2013年的论文中给出过占比23%的结论。
还有一份同样来自中科院的研究,2013年1月,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研究成果显示,就北京而言,机动车为PM2.5的最大来源,约占1/4,治理灰霾应重点解决机动车尾气和道路拥堵问题。
研究结论虽有不同,但一般认为,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在10%~50%之间,多数认为在20%~30%之间。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PM2.5成分的多变性、采用的方法不同、研究者的主观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不可否认,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北京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京津冀区域原生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于工业、居民化石燃料燃烧和电厂排放,其中工业排放的贡献超过60%。由于工业搬迁,北京市工业所占的百分比只有51%,机动车尾气等人为原因是PM2.5产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动车二次粒子贡献更大
单从4%的比例来看汽车尾气对雾霾的影响,显然不够全面。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潘涛介绍说,机动车排放对PM2.5浓度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次粒子,即直接排放的PM2.5;二是二次粒子,也就是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等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PM2.5。而张仁健课题组认为北京市PM2.5的6个来源中包括二次无机气溶胶,贡献比例是26%。其实这里面就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前副校长倪维斗也指出,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主要成分一次形成颗粒物大概占50%以下,而二次形成颗粒物占50%~80%。重污染天气主要是受二次形成的颗粒物影响。另一方面,在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是增强大气氧化性、导致多种气体氧化二次颗粒物的关键因素污染物。根据2012年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监测数据,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约占全市排放总量的58%、40%。这样看来,机动车二次粒子对PM2.5贡献更大,远不止4%。
污染源发布须科学严谨
分析大气污染源是防治PM2.5、治理雾霾的前提条件和关键步骤,查清楚来源,才能对症下药地施行防治举措。
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表示,按照完成源解析至少需要完整的一年监测时间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已于去年3月启动了各地的源解析进程, 预计今年6月以前,北京、天津、石家庄将完成污染源解析;今年年底以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重点区域全面完成源解析,并将对公众发布。这应该是具有官方背景的更系统与权威的源解析结果。
雾霾治理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弄清污染源更需要建立在科学调查研究而获得的严格精确客观事实基础之上。
此次公众对于机动车尾气4%的贡献比率争论颇多,是因为机动车污染防治的诸多措施,如限购、限行等均涉及到普通公众的生活和利益。一方面,科学研究及结论发布必须更为科学、公正和严谨;另一方面,媒体在对研究结果的采信、分析与传播上,也应更为客观和全面,兼听则明,不然将对公众形成误导,有碍于清洁空气的共同行动,有损于科学治污计划的制订和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