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远、王茂林、谭竹洲、彭至圭四位元老
接受中国工业报《汽车周报》记者采访摘要
(全文在本网站“宏观政策方向”发布)
何光远,原全国政协常委,原机械工业部部长,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管中国的机械、汽车工业。如今他年过七旬,依然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奔走呼吁。他是醇醚燃料和醇醚汽车的积极推动者,被誉为“甲醇部长”。2005年12月4日,他同全国人大 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原省委书记王茂林,全国政协委员、原化学工业部副部长谭竹洲,山西原副省长彭致圭,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蔡睿贤,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原化工部技术经济委员会常委方德巍等8人,联名向胡锦涛总书记提交了“关于推广煤基醇醚燃料以替代汽油、柴油的建议”。
12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就对此做出批示:
“培炎并马凯同志:请发改委对替代能源问题进行科学论证,从总体上提出开发方向和重点。”随即,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及发改委相关领导都做出了批示和安排。甲醇能否做车用燃料,不光成为一个经济和产业问题引起业内人士关注,也因其事关国家未来能源战略,引起了国家高层的注意。目前新的替代能源层出不穷,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甲醇呢?今年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对何光远进行了采访。
记者:面对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的压力,针对汽车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特点,产学研等各方面都在进行替代能源的研究、开发,您认为哪种车用替代能源符合中国的国情?
何光远:目前来说,汽车行业应该说是发展很顺利,但是面临多方面的制约,但主要的是两个:一个是能源,一个是环境的要求。迎接这两方面的挑战,必须要结合国家的资源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寻找新的替代能源。新的替代能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储量,二是可以洁净燃烧。现在国家调动了多方面力量搞电动车,目前来说还是在实验研究的阶段。电动车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纯电动形式,就是靠电瓶驱动的,给电瓶充电,作为动力,来驱动机器。还有一种是混合动力,电动机和内燃机同时使用,可以节省30%的能源,现在这项技术是比较成熟的。再一个是燃料电池,就是以氢为能源,靠化学的反应来发电,来驱动。
现在这三种电动车都在搞,纯电动汽车的研究要解决电瓶污染的问题,另外电瓶的寿命、电瓶安全的可靠性、成本和价格、充电方便、充电能跑多长时间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对此我虽然是比较乐观,但从进展情况来看,混合动力可以算是起步阶段,另两种还在研究探索,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另外就是多种能源。我无意当中,受到化工方面一些专家的影响,受到山西省几位多年从事甲醇燃料试验研究同志的影响,对甲醇开始感兴趣了。
国家的能源战略是“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种发展”,汽车产业的发展也要与国家能源战略相适应。我国有丰富的闲弃少用的高硫煤,有储量丰富的煤层气和炼焦炭的副产品焦炉气,都可制成比汽柴油更清洁的甲醇、更清洁的二甲醚和最清洁的氢气,可作为汽车的主导能源,可满足本世纪汽车大发展的需要。
我们研究汽车新能源,一定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我们中国的国情是什么情况呢?就是缺油,少汽,相对的富煤。对于在中国发展生物能源,应持审慎态度。中国是人多地少,基本的原则应该是不与农争地,不与民争粮,不能顾此失彼。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要立足于一种什么样的能源战略,就要从中国的资源情况出发。
何光远:去年一年,若干单位近百位专家对替代石油能源进行了调查论证。把煤制甲醇,作为一种燃料,要比烧油来说改善环境,另外成本会降低。现在山西省用劣质煤做甲醇,成本约800~1200元一吨,大概一吨半甲醇就可以顶一吨汽油,那就是说,1500~2000元就可以买一吨当量汽油,现在的汽油是8000元一吨。价格上,是汽油的1/4。
记者:我国醇醚燃料汽车的技术与国外有何差距,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何光远:很多人认为,国外搞了那么多年,人家都不用了,我们为什么还搞呢?美国、巴西都在搞乙醇,欧洲是生物柴油,但他们这样做原因就是都结合了自己本国的资源,像巴西生产甘蔗,一年有好几季,利用甘蔗来生产乙醇,肯定是符合资源条件的。美国土地多,产量多,农产品要找出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提出来要发展乙醇。我们不能说,人家外国人怎么走,我们就一定要跟着走,一定要根据国情走我们自己的路。
能源产业是一项风险大、投入多、见效慢的行业,即使在发达国,初期也需要政府扶持才能得以壮大。所以,在我们国家对于这样一件大事仅有民间的积极性是不够的,需要国家大力推动,在标准、法规、市场准入等方面跟上迅速发展的形势,并对醇醚燃料汽车科研开发给予支持。
记者:您认为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哪种燃料替代石油最合适?
王茂林:我作为一个采矿工作者,首先想到就是煤基醇醚燃料取代石油,通过煤作为原料来制作成甲醇、二甲醚,也可以直接或间接转换为油,也可以转化为氢。
那么煤作为替代能源有哪些优势呢?第一,虽然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劣质煤,含硫在30%左右,灰分在30%左右。我们国家的劣质煤大概要占到整个煤炭资源的40%左右。劣质煤不可能直接燃烧,但可以把它开采出来作为煤化工原料,转化为甲醇是完全可以的。
第二,中国是一个富煤的国家。在我国矿物能源构成中,煤炭资源可以达到55700亿吨,已探明储量为10421亿吨,可采的储量2040亿吨,煤炭占中国化石能源92.7%。石油资源1021亿吨,探明储量为213亿吨,可采的储量61亿吨。天然气资源47.62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为2.56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1.64万亿立方米(资料来源:2002年11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中国资源利用战略研究》)。上述数字说明,用煤基醇醚燃料取代石油,应该说不仅符合中国国情,而且从客观上讲是以丰富煤炭资源为基础的。
中国化工网www.chemnet.com.cn整理
第三,推广煤基醇醚燃料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采用煤的洁净利用技术,制成替代石油的二次能源甲醇、二甲醚,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煤基醇醚燃料,可以大幅度提高煤炭的附加值。采用煤的气化技术制造醇醚燃料作为石油燃料的替代品,这是构建我国能源多元化格局的主要内容。为什么说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呢?主要就是煤基醇醚燃料可以确保避免环境污染,是一个洁净的燃料。现在用的汽车柴油,不是清洁燃料。汽车尾气已是成为世界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那么作为清洁的替代燃料,甲醇燃料发动机的尾气常规排放要比汽油低30%以上。我们必须转变煤是劣质燃料、石油是优质燃料的固定观念。
第四,发展醇醚燃料及醇醚汽车符合国家能源战略的长远利益。制作甲醇、二甲醚不仅可以利用高硫低质煤,而且可以回收焦炭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焦炉煤气来制作甲醇。
当然生物的醇醚燃料,比如用玉米生产乙醇,这也是替代能源多元化的组成之一。但是像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大国,如果从玉米中提制乙醇来解决石油替代问题,我认为很不现实。我国当务之急是要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简单地去和美国等一些提倡乙醇国家比。
从甲醇生产技术水平来看,我国通过几十年在煤化工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利用高硫劣质煤炭生产甲醇的技术已经位于世界前列。原料来源稳定可靠,生产可以规模化。我国已具备利用高硫劣质煤生产甲醇作为替代能源的能力。
第五,甲醇汽车发动机技术已基本解决。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原国家科委和国家经贸委的组织下,在中科院及化工、石油、交通、卫生等部门共同参与下,山西、山东、云南、四川等地均进行甲醇燃料替代汽油的实验研究,尤其是山西省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完成了从发动机到连接件、橡塑件、尾气净化器以及抗腐蚀抑制剂、助溶剂的系统开发制造,现在已经开发了3台纯甲醇燃料的发动机。1升的甲醇发动机,其动力性能相当于1.3升汽油发动机。经过20多年的示范实践,积累了足够的运行应用数据和成功经验,自主品牌的奇瑞汽车已经生产出了甲醇汽车。在山西省汽车示范运营车队中,出租车和长途运输车运营10多年已经创造了30万公里无大修的记录。实验结果表明,甲醇替代汽油是可行的,也是清洁、安全、合理的能源。
记者:您认为在推广煤基醇醚燃料过程中,还存在什么样的困难?
谭竹洲:目前很多人对甲醇的看法、认识不一致,有的人觉得甲醇有毒,再一个是腐蚀问题。甲醇对发动机里面一些个别的金属有腐蚀,这些问题现在正在解决。这些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比如说甲醇作为车用燃料,要跟踪进行检查,有些问题可以解决,不能因为存在一点问题,把它封杀了,这是不对的。
在宣传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应用醇醚燃料和醇醚清洁汽车的意义。在宣传上要实事求是,不夸大自己,更不要否定别人。我们希望在市场上通过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比较,由市场、用户来进行选择,而不是用行政的办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最重要的是通过我们大量的推广应用等实际工作来说服、来证实,醇醚燃料和醇醚清洁汽车在技术上是可靠的、安全上是有保证的、经济上有效益的、资源上是可持续的。相对石油和粮食来说,醇醚燃料和醇醚清洁汽车所用的资源上是可持续的。
我们非常高兴,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早在三年前成立了全国醇醚燃料和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共同合作、合理分工,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清楚地了解,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去认真去解决。同时,我们也坚信,只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展科学试验和攻关,提供符合技术标准要求,使用安全的甲醇燃料和甲醇燃料汽车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记者:听说您专门去国外考察过,您认为国外在发展替代燃料方面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国内借鉴?
彭致圭:美国发展甲醇替代燃料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2005年9月,我带队赴美参加了“国际醇燃料会议”,并访问了美国甲醇协会,了解了美国发展甲醇替代燃料的历程和经验教训。上个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美国大力寻找替代燃料,最后选择了甲醇作为主导替代燃料在全国大力推广。其基本经验是:国家高度重视,时任副总统的老布什亲自抓甲醇替代燃料的推广应用,组织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进行了三年的调查研究,写出了《世界上最清洁的汽车发动机燃料是甲醇燃料》、《未来的汽车发动机燃料是甲醇燃料》的两份对策咨文,澄清了对醇醚燃料的认识,并明确了发展甲醇替代燃料的主攻方向。为了推广甲醇替代燃料,美国国会先后颁布了三部国家法律,即1988年的《替代汽车燃料法》、1990年的《清洁空气修正法》、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其主要内容是:使用替代燃料可以减免税收;要求各城市实施净化城市环境项目;政府部门带头使用甲醇汽车。这样,在美国推广甲醇替代燃料就形成了国家意志。1998年全美国18个大型甲醇生产工厂共生产甲醇20亿加仑(约600万吨),各汽车制造厂大力发展FFV灵活燃料汽车,在美国的二十多个州推广,当年销售甲醇灵活燃料汽车6万辆。其中,全加州建加注站105个,18种车型都使用了M85甲醇燃料,甲醇灵活燃料汽车拥有量达1.5万辆。加州的示范推广在美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带动了其他许多州推广使用甲醇燃料汽车。
由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石油供求关系得以全面缓解,后来美国发展甲醇替代燃料的工作并没有坚持下来,大面积推广的势头衰减,但技术研发一直在进行。
记者:甲醇替代燃料在美国为什么没有全面推开呢?
彭致圭:尽管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甲醇替代燃料的推广应用在美国形成了相当规模,势头很好,但后来许多地区并没有坚持下来(许多灵活燃料汽车变成了汽油车),并且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到目前为止代用汽油的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第一,上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之后,世界各地大力开发石油,石油生产蒸蒸日上,供求关系得以全面调整,石油价格不断回落,这样全球寻找替代能源的热情就大大下降,美国也不例外。第二,美国的甲醇生产基本上都是以天然气作原料,这样,就出现了后来的石油价格上涨的同时拉动了天然气价格的上涨,造成甲醇生产成本很高(差不多是我国甲醇生产成本2.5~3倍),这样甲醇替代汽油的经济性不好,因此企业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第三,石油财团不配合。美国的石油财团控制着全美的石油储备和石油及油品的输配系统,油价暴涨,石油财团可获暴利。因此他们不愿投资搞甲醇燃料的储备库和加注站,严重制约了甲醇灵活燃料汽车的推广。第四,汽车制造厂没有坚持。上个世纪90年代末各汽车制造厂的主攻方向转为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对甲醇灵活燃料汽车没有继续发展。第五,基础设施没有跟上来。在美国2/3以上的石油及油品是通过管道输送的,且负荷已满,输送大量替代燃料需花费巨额投资增建管线,石油财团不愿干,联邦政府也没有此项投资。因此输送燃料甲醇的管网始终没有建起来,依靠其他运输方式费用较高,这也严重制约了甲醇灵活燃料汽车的推广。
记者:您认为目前在我国推广醇醚燃料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彭致圭:推广替代燃料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和地方立法,需要相关行业、政府相关部门联动。这样就需要政府的协调与支持。
我们建议:第一,要尽快制定国家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法推广;第二,国家应制定发展规划,比如,“十一五”甲醇作为替代燃料应发展到什么程度;第三,要出台优惠政策,新燃料在刚开始研发时企业必定要有大的投入,100万吨甲醇要投入近30亿元,政府对于新兴产业要给予优惠政策,减免一定的税;第四,当务之急要解决汽车的问题,鼓励汽车制造厂大力发展灵活燃料汽车,现在只有奇瑞、上海华普等几家企业在搞,一些大企业在这方面动作比较迟缓。而国外大的汽车制造商,像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等已经看到中国的市场前景,近日,派专家到山西来考察,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